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湖州市德清县。
从2003年的简易农家乐,2007年“裸心”系列等“洋家乐”,再到如今“民宿+”业态融合转型,德清民宿历经22年发展,已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民宿酒店800余家。在这800多家民宿中,“乡村侨舍”以独特文化底蕴、服务理念、共富使命闪耀其中,目前全县共有“乡村侨舍”26家,1家获评省级“乡村侨舍”,1家获评省级“侨韵精品酒店”,6家入选省级“乡村侨舍”TOP50名单,10家获评县级“乡村侨舍”。莫干山镇作为我县民宿发源地,“乡村侨舍”主要集聚地,该镇以“侨”为桥,通过品牌塑造、队伍培育、产业赋能三大路径,走出了一条侨胞与乡村共融共生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侨舍不仅是归国游子的精神原乡,更成为激活乡村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引擎。


文化铸魂:打造侨乡特色IP,唤醒乡愁记忆
莫干山镇以侨舍为纽带,深度融合侨胞的海外经历与乡土文化,打造出“一舍一故事”的特色品牌。通过走访侨胞家庭,积极引导12家特色民宿将侨胞的海外奋斗故事融入设计,让侨舍成为传播乡愁文化的活态载体。镇里精心策划并举办“最美侨宿人”评选、留学生沙龙等活动,深入挖掘出20名返乡创业的侨界青年。通过帮助他们嫁接设计师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溪岸民宿打造的驻地文化IP让其在莫干山一众民宿中脱颖而出,创始人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古巴办事处社会与人文科学部门的国际项目专员。在古巴工作期间,当地经常举办爵士音乐节和各种音乐会,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一个大胆而美好的构想在她心中逐渐成型——将溪岸民宿打造成一个艺术家驻地,形成莫干文化IP民宿品牌。她依托海外求学工作的身份优势,邀请海内外青年艺术家们入驻溪岸,深度了解莫干山本地的风土人情,获得创作灵感,就地取材创作出莫干文化艺术作品,成为当地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纽带。

组织强基:构建侨舍生态圈,激发创新活力
莫干山镇积极推动“走出去、学回来”双向交流,组织参访团赴安吉余村、桐乡乌镇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激发侨舍业主对莫干山发展的新思考。围绕硬件设施、服务质量、文化特色等维度开展星级评定,推动形成了一批行业标杆。其中侨舍云起琚则是“微微萤火”成功点亮美丽乡村路的生动写照。侨舍主抓住洋家乐成为长三角轻奢游新爆点的契机,将破旧农房打造法式田园般的花园庭院,并邀请专家调研、复育萤火虫,历经三年努力,建立萤火虫基地,让自家侨舍在众多民宿中异军突起,成为一个流萤闪烁的夏日童话世界,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观赏体验,更成为了莫干山旅游的一大亮点。同时,衍生出了萤火虫夜集等文化活动,有效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相关产业,吸引年游客量超3万人次,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产业赋能:侨助共富显成效,乡村振兴添动能
莫干山充分挖掘侨舍资源,积极助力侨舍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同时鼓励侨舍产业反哺、利益共享,用活用好乡村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加州农业青创农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其推行“农业+教育+旅游”特色产业链,大力发展中小学生研学和实施乡村振兴培训为核心的“博研学”,6年共接待约6万人次。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青苗奖”,累计发放创业基金80万元。今年,又积极推动金耳菌项目申报浙江省“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探索“菌种研发—智能化种植—深加工”全产业链模式,带动农户增收。截至目前,莫干山镇侨舍已吸纳本地村民就业261人,累计带动个体增收约2400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约797万元。

侨韵悠长处,共富正当时
在莫干山镇,侨舍的崛起见证了侨文化与乡土资源的深度融合,也激活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谋发展的基因。如今,“侨见幸福、侨助共富”的生动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一幅产业兴、乡村美、侨胞乐的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莫干山将继续以侨为桥,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更多“德清经验”。


来源:湖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