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省侨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使命,大力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系列工作,打造了“千个侨团(企)帮千村”“乡村侨舍”“侨助工坊”“侨韵街区”等侨助共富标志性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树立典型,引领示范,现特开设“之江同心·侨助共富”专栏。今天浙小侨带您走进杭州市淳安县。

茶叶是淳安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助农增收的共富产业。淳安现有茶园面积18.8万亩,正常采摘面积13万亩,其中,夏秋茶产量和产值分别仅占全年总数的22.8%和10.6%。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淳安的夏秋茶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的局面始终难以突破。2025年6月29日,在淳安县侨联的推动下,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浙江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枫树岭镇铜山村、大桥头村签订春末及夏秋茶包收助农协议,这一新型的企村合作形式,有望改变县内茶叶产业现状。
经验做法
牵线搭桥,促成战略合作
淳安县侨联充分发挥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牵线搭桥。经过多方联络与斡旋,成功促成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与铜山村、大桥头村达成收购合作意向。同时,推动浙江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两村提供先进的茶片(抹茶原料)精深加工流水线设备,解决了两村加工技术落后的难题,使夏秋茶能够就地加工,提高了经济价值。

签订协议,保障产业稳定
在淳安县侨联的见证和推动下,2025年6月29日,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与铜山村、大桥头村集体正式签署了为期十年的茶片保底收购协议。协议明确规定,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抹茶庄园都将以约定的保护价,优先、足量收购两村符合标准的茶片原料,为两村茶产业发展吃下“定心丸”,消除了茶农的后顾之忧,保障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模式,实现抱团发展
此次合作创新了“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与浙江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强强联手,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打破了农户单打独斗的困局,推动了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的转变。村集体在其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农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则负责收购和加工销售,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发展成效
降本增效,推动企业轻装上阵
浙江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茶片精深加工流水线下沉至铜山村、大桥头村,实现生产环节村级化布局。通过就地加工夏秋茶原料,有效削减原料长途运输成本;雇佣本地茶农参与分拣、初加工等工作,就近用工模式大幅降低通勤补贴等人力开支。同时,缩短运输距离显著减少原料损耗,缓解企业总部仓储压力。流水线与茶园的空间邻近性,促使茶农可依据加工需求精准把控采摘节奏,提升原料新鲜度与加工成品率,达成全链条降本增效目标。
双向赋能,构建共赢增收模式
丸新柴本制茶(杭州)有限公司与两村签订十年保底收购协议,以保护价收购茶片原料,预计每年为铜山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此外,加工流水线吸纳约80名村内剩余劳动力(含季节性用工),通过采摘、加工双环节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3.6万元,实现企业稳定原料供应与村集体、村民增收的多方共赢,形成可持续收益格局。

产业升级,激活全链发展动能
侨企引入日本先进抹茶加工工艺,将传统价值较低的夏秋茶转化为高附加值抹茶原料,实现产品单价跃升。同时,指导两村推行“统一种植、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质检、统一包装”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打造“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为市场拓展筑牢根基。该项目模式计划在全县推广,以“侨企带动+村企联动”为驱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激活夏秋茶产业发展活力。
来源:杭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