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钱塘再飘香 五洲侨胞共修艺——来自浙江省第二十一期海外中餐烹饪技能培训班学员的感言②

作者:省侨联 发布时间:2025-10-31

         10月27日至11月2日,浙江省第二十一期海外中餐烹饪技能培训班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次培训班为期7天,学员们将通过“浙江的饮食文化之美”、“冬季浙点设计与制作”、“海鲜类菜品开发设计”、“冬季浙菜设计与制作”等各种形式的实操学习和外出参观考察,积极探索海外中餐发展新路径,弘扬中华文化饮食之美。

         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培训的精彩课程和学员感想吧!

# 老师简介 #

夏海良

图片 1.png

课程:萧山蒸菜一浙菜里的“本味大师”

杭州跨湖楼酒店集团湘湖小隐酒店总经理,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

 

徐建宇

图片 2.png

课程:AI引领,智慧赋能

         嵌入式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特聘老师,亚马逊AWS DeepRacer全球深度学习无人车赛事中国华东区总教练、深耕“人工智能+教育”跨领域实践。

 

黄静美

图片 3.png

课程:零售新引擎:门店美学赋能品牌增长

         空间导演,问汤品牌美学顾问,先生范人居文化研究院院长。创立中华文化促进会人居文化委员会,主导多项重量级课题研究,包括家宅文化、餐饮文化、健康安养保障、旧体建筑改造和民宿文化等。

 

应金萍

图片 4.png

课程:浙江的饮食文化之美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党史学习教育浙江省委宣讲团成员、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高校专家宣讲团成员、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协特约研究员、浙江省侨联智库专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 学员感想 #

图片 5.png

学员代表:吴明伟

(旅居国:意大利)

         品鉴会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彼此交流着学习心得。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学习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在用味蕾串联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这份厚重的情感,将随着我们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几天的学习短暂却深刻,带给我的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对浙菜文化底蕴的重新发现。未来,我定将以锅铲为笔,以食材为墨,在世界各地书写浙菜的精彩故事。

图片 6.png

学员代表:杨佳

(旅居国:迪拜)

         这次为期七天的浙菜研修,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与故乡味道的深情重逢。作为长期旅居海外的游子,每一道菜都让我忆起江南的烟雨朦胧。

         张勇大师讲述冬季物产时,我仿佛看见故乡的炊烟袅袅升起;孙叶江大师展示“蒸的艺术”时,那氤氲的蒸汽模糊了我的双眼。原来,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恰恰是对食物最温柔的守护。

         当徐永民大师将“药食同源”的智慧娓娓道来,当茶叶的清香在菜肴中悄然绽放,我才真正领悟:原来浙菜不仅有美味,更有健康的智慧。这份认知,让我这个海外游子对故乡的饮食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自豪。

图片 7.png

学员代表:孙群亚

(旅居国:加拿大)

         这几天的课程围绕“茶与膳的融合”展开。走进茶园,在清新茶香中聆听钟总的介绍和徐永民大师的药膳课,理论结合实际品尝的精品药膳,让我对“药食同源”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而是有了味觉与知识的双重认知。在张勇大师工作室,重点学习茶叶入菜的创新技法,师生间的互动提问更是碰撞出不少灵感火花。晚间的品鉴会氛围松热烈,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情谊。 

图片 8.png

学员代表:吴培贤

旅居国:新加坡

         这几天,我沉浸在浙菜的“修炼”中。周三跟大佬学“养生”,上午张勇大师的冬季菜课堂,我算是明白了,浙菜高手都是“季节管理大师”,啥时节吃啥菜,安排得明明白白。下午转场孙叶江大师的地盘,萧山蒸菜简直是一场“食材温泉之旅”——蒸一蒸,鲜味不逃跑,营养全锁住,原来蒸笼才是真正的“鲜味封印术”!周四,当茶叶“入侵”厨房,早上直接冲进茶园上课,一边吸茶香一边学药膳,徐永民大师直接让我们“吃药膳”,哦不,是品药膳!舌尖上的《本草纲目》没错了。下午,张勇大师带我们“玩茶入菜”,茶叶不再只是喝的,还能炒、能蒸、能炸……让我受益匪浅。

图片 9.png

学员代表:许其志

旅居国:印度尼西亚)

         各位“厨林高手”们,我又回来了!没错,就是当年那个把糖当盐放的“厨房杀手”,今年居然厚着脸皮以“资深学员”的身份,再次来到了咱们这个香气四溢的“海外中餐烹饪技能培训班”。

         首先,必须隆重表扬一下咱们的“导师天团”。之前我光顾着记步骤,手忙脚乱。今年可不一样了,我学会了“品”。我当年只觉得好吃,今年终于悟了:这哪是炒菜,这分明是在舌尖上演奏交响乐!其次,作为“回锅肉”学员,最大的乐趣在于“找不同”和“秀优越”。 当老师讲到“豆腐羹”要勾三次芡时,我旁边一位新同学小声嘀咕:“啊?这么麻烦!” 我立刻侧过头,用一种饱经沧桑的语气说:“同学,这你就不懂了吧?一芡锁水,二芡增稠,三芡亮油,这才是灵魂所在!” 总而言之,这次“二进宫”的体验,堪称“温故知新,其乐无穷”。感谢省侨联再次提供了这个宝贵的“回炉重造”机会!毕竟,对于中餐的爱,我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来源:浙江省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