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桥区侨联在峰江街道开展海外传播官代表性非遗项目体验活动,海外传播官帕斯卡沉浸式体验独具特色的代表性非遗项目,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
盘香制作技艺
作为路桥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盘香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曾作为民间祭祀、祈福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社区参与,该技艺逐步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在白枫桥居,现场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帕斯卡在盘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郑仙连的讲解下,深入了解了盘香的悠久历史、独特配方、传统用途及文化寓意。香粉调配、揉制成团、压模成型、修边脱模……盘香独特的制作工艺更是吸引了帕斯卡的注意,只见原本长长的香条,在郑仙连的手中逐渐弯曲,最终一枚同心环状的盘香渐次成型。
“这枚香能保存多久?”“有什么特殊功效?”现场,面对帕斯卡好奇地发问,郑仙连耐心解答着疑问,并分享了盘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香气对身心健康的益处,让大家对盘香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峰江蛋包糕
民以食为天,代表性非遗体验自然少不了本地的美食,老太婆蛋包糕便是较为出名的美食。简简单单的“鸡蛋+年糕”,却在30多年来一直被大家所喜爱。
油热下锅炸年糕,再将蛋液倒入锅里,蛋液与热油发出“滋滋”的声音不禁让一旁的顾客咽了咽口水。“很烫,也很好吃,是我之前没吃过的味道。”咬上一口刚出锅的蛋包糕,帕斯卡被烫得一直呼气,但还是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
“原材料的制作方式并不复杂,但食材选择一定要新鲜。”当问及制作蛋包糕的“秘籍”时,该店老板蒋仙峰介绍,他们一般四五点就会去菜场买菜,把当天新鲜的猪肉卤起来,这样就能很好地去除其中的腥味,猪油和糖醋汁也是自己精心制作的,为的是让蛋包糕更美味。
竹椅制作技艺
竹椅作为一种传统居家竹器,与现代家具相比,多了一份天然的素雅,是过去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家具。叮叮当当……在泾山村,清脆的敲击声吸引了帕斯卡的注意,代表性非遗项目泾山竹椅传承人王普法正用铁凿反复敲打着竹片,使其能够牢固地榫接在竹椅上。
一把竹椅的制作过程,前前后后不到十步,看似简单,但从榫眼的预留、敲打的力度、软化竹片的火候时间、椅脚的高度、椅栅的宽窄等等,都有讲究,也体现着竹匠师傅的功力。
在王普法的帮助下,帕斯卡亲身体验了竹椅的制作,当竹管在铁凿的敲击下一点一点嵌入竹椅中,直至严丝合缝,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我会把我今天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帕斯卡说道。
此次海外传播官沉浸体验路桥代表性非遗是路桥区文化出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路桥区紧紧围绕“侨韵商都·侨联世界”这一主线,创新思路、主动谋划,不断建强文化阵地、深挖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丰富情感交融,持续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再上新台阶。高质量承办“古韵长街·文化出海”台州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达30多场次。路桥十里长街被评为“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去年共接待海外侨团、海外华人华侨110余批次,共7300多人。
END
来源:路桥区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