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江镇侨联深化“同心共富”工程,以实施“青蓝接力”工程为抓手,以“沿江新潮”研学团为载体,充分发挥侨界资源密集、联通内外的独特优势,助力研学团构建“政治+业务”双导师培养机制,全方位打通“新老”企业家传承通道,推动新生代企业家茁壮成长,培育民营经济增长新动力。
侨青向党,厚植侨界新生代企业家团结根基
沿江镇侨联始终将侨界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摆在首位,积极发挥人脉广泛优势,邀请市委党校、市检察院、台州学院等领域专家担任“沿江新潮”研学团政治导师,定期组织研学团成员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侨界新生代企业家提高政治站位,激发“侨青”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先锋作用。截至目前,开展主题党课5期,“跟党走”主题座谈会3场,组织侨界新生代企业家赴大陈岛、南昌等革命根据地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主题活动2次。
此外,镇侨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优秀侨界企业家参与服务经济发展、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等工作职能,目前有3名侨界优秀青年企业家在政协、留联会、欧美同学会等担任重要职务。
发挥侨智,为深化“青蓝接力”注入侨界力量
对于大多数老一辈企业家来说,创业是白手起家的过程,经过市场的严格乃至严酷筛选。而对于新生代企业家来说,他们虽然拥有更厚实的发展底气和更广阔的的学识资源,但也面临着新旧转型矛盾、发展经验不足、决策把控力薄弱等问题。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等要求,沿江镇侨联深入思考如何最大化发挥“侨”的力量,深入推进“青蓝接力”工程,让“继承者们”跑好接班“接力赛”。
自“沿江新潮”研学团成立以来,镇侨联深挖侨的人力智力资源优势,邀请侨企代表双马塑业、盛田机械等企业负责人担任业务导师,为新生代企业家规划成长路线、诊断发展难题,按照新生代企业家的年龄、接班情况以及成长目标,进行Ⅰ类、Ⅱ类梯度划分,并制定2至10年的短中长期《成长计划书》,针对性帮助新生代企业家明确方向、找准重点、把握节奏。
“我们传统产业要把握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机遇,不断丰富外贸渠道,走出去抢抓机遇。”研学团“开学第一课”《抢抓新机遇 应对新挑战 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就设在侨企双马塑业,创业导师之一的陈翠虹结合企业发展历程,与新生代企业家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帮助新生代企业家加深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发展机会的认知。截至目前,导师团帮助解决廉洁风险防控、投融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发展难题10余项,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等主题活动5次。
共促共进,有效扩大侨界新生代互学互鉴空间
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认知的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生代企业家的思维和眼界是关键。沿江镇侨联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开阔眼界、交流经验,抱团发展、提升能力。
在市委统战部、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共富学院)指导下,沿江镇侨企朵纳家居组织《向流程变革要利润》企业沙龙,特别邀请华为前流程总监、流程管理领域专家陈志强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听完陈博士的讲座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变革无法逆转,我们企业管理者必须主动拥抱变革,锻造强大的变革韧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加沙龙的新生代侨企代表何佳音这样说。
“年轻人聚在一起,容易碰撞出一些新火花。”研学团团长、台州市留联会副会长、临海市侨联副主席徐浩铭说。为此,研学团多次组织新生代企业家“走出去”到青岛、杭州、宁波等地开展考察交流、企业互访、联谊沙龙等活动,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新生代互相交流思想、吐露心声,彼此信息互通、合力出招,进一步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于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等难题有新的解题思路。去年以来,沿江镇侨联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2场,服务新生代企业家350余人。
“亲”“清”服务,当好新生代侨企发展最强后盾
“政府有哪些利好投资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如何破解?”“一个项目从引进到落地需要跑哪部门?”回乡创业的新生代,常常会遇到用地指标紧张、办证流程不熟悉等现实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沿江镇侨联强化金融惠侨、检察护侨、政策利侨等精准服务,依托“季度政企恳谈会”长效机制,针对新生代企业家在项目投资、专精特新申报、人才引进等领域的个性化诉求,组建由税务、发改、市监等部门构成的助企服务团,提供科创培育、企业孵化、政策宣贯、辅助落地等专业解读,有效提升新生代企业家政策研判水平、产业趋势洞察能力和复杂问题处置能力,服务助推侨界投资项目顺利推进。去年以来,双马、朵纳、永宁等侨企累计投入5亿元开展厂房、新车间和数字化设备改造等项目建设。
下阶段,沿江镇侨联将以更高标准、更优环境、更实服务,将“凝聚侨力暖侨心,汇聚侨智促发展”落到实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真正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